close

來到美國快兩個月,每天都想家。

來到這裡最辛苦的是沒有車,不管去哪裡都要開車。這對生長在台灣的我很不能理解,為什麼美國人要這麼辛苦的在馬路上遊蕩,這裡到那裏,那裏又到這裡。

美國領土非常大,大的有點令我驚訝。不管去哪的地方都得開車,不管你高矮胖瘦都得開車,當然得合乎法定年紀。尤其高速公路多的嚇人,兩旁都是是樹,有時一個不留神睡著了。

我常想念台北的地鐵,購物方便的24小時商店,隨處可見的泡沫飲品,聞香下車的羊肉爐,香酥的臭豆腐,鮮嫩美味的蚵仔煎,現在想想當初要離開的理由很薄弱。

亞洲國家果然以吃為尊,「吃飽了再說」是我常說的一句話。

炎熱的夏季走到7-11裡吹冷氣,喝一杯隨手可挑的飲品,享受短暫的15氛中庸慵懶,那種怡然自得我可能還沒有在這片土美國領土找到。

我最害怕去餐廳吃飯。為什麼?因為,餐廳都要給小費,小費的幅度是消費的15%-20%。也就是如果自己買食材烹煮,那這樣才可以省錢,也可以得到生活樂趣。每天你一早就在想今天該吃什麼?冰箱有什麼?

剛來的時候有可能因為不適應,常常以吃為主題。食物消耗速度令人心驚膽跳。生活日漸有點上軌道了,一個星期上一次超市也就正常許多。每次上超市購物固定食材不能少的吐司;起司;火腿;蔬菜,牛奶;蕃茄;小黃瓜,我發現我自己願意吃的食物少之又少。

再來就是看醫生。這裡看病真的很辛苦。都要事先預約,而糗都是預約兩個星期後,也就是臨時小感冒,要不選擇自行服用藥物,要不自己去掛急診(貴的嚇人!)。我的經驗是在美國國慶日當天臨時去看個中耳炎(這只是在藥妝店設置,還不是到醫院),美金$160元。拿藥另外付。


在美國的生活不容易,加上自己的適應力不好,面對挫折總是很快就回到自己的沮喪。沒有抒發的管道,沒有說話的對象,那種日子果真很難渡過。

每天一早就告訴自己要努力,但是一個不如意又給現時打敗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 小鎮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